提到“维生素”,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是“多补一点总没错”。但在众多维生素中,维生素D是个特别的存在。
图片
一方面,它不像维生素C那么出名,也不像维生素B族那样种类繁多,但它的作用却关系到骨骼、免疫、甚至慢性病的发生发展;另一方面,很多人其实长年缺乏维生素D而不自知,直到骨头开始“嘎吱响”、情绪低落、免疫力下降,才意识到它的重要。
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:
什么是维生素D?缺乏维生素D会有哪些“暗示”?哪些疾病和它息息相关?怎样判断自己缺不缺?补充维生素D,到底该怎么补?一、什么是维生素D?为何它这么“特殊”?维生素D其实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,也是唯一可以通过阳光合成的维生素,被称为“阳光维生素”。
图片
它在体内最重要的两个角色是:
调节钙、磷代谢,促进骨骼健康;参与免疫系统调节,对抗炎症反应。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有两种:
1、维生素D2:来自植物性食物或补充剂,生物活性较弱。
2、维生素D3:来自动物性食物和皮肤合成,生物活性更强,更常见。
补充:在人体内,维生素D会经过肝脏和肾脏“二次加工”,变成活性形式:1,25-二羟维生素D,才能发挥作用。
二、维生素D缺乏有何表现?这些信号不容忽视维生素D的“缺乏”不像感冒发烧那样立竿见影,它更像是慢慢侵蚀你的身体,让你“虚”得不知不觉。
图片
1. 骨头出问题了
骨痛、关节酸胀、腰背发沉:很多中老年人以为是风湿,其实可能和维D缺乏有关;儿童骨骼发育异常:腿变“O型腿”、长得慢、囟门迟闭,常见于小儿佝偻病;中老年人骨质疏松:维D缺乏影响钙吸收,骨量流失加速,骨折风险上升。图片
2. 肌肉也跟着“罢工”
容易跌倒、动作变慢;上台阶费力,站起时觉得腿软;有些人甚至会出现肌无力、走路不稳。图片
3. 免疫力下降,容易“感冒不断”
经常感冒、喉咙痛;易得呼吸道感染(尤其在冬春季节);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若维D偏低,症状更易反复。4. 情绪低落,甚至抑郁
不少研究发现,维生素D参与脑内多巴胺、血清素的调节,缺乏时可能出现:
情绪低落;注意力不集中;抑郁倾向。尤其是秋冬季节少晒太阳时,很多人会出现所谓的“季节性情绪障碍”,也与维D缺乏有关。
图片
5. 其他可能信号
伤口愈合慢;手脚发麻、抽筋(常伴随钙吸收差);牙齿松动、脱落;睡眠不好,容易惊醒。这些表现虽然不是维生素D缺乏“专属”,但若长期出现,又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,就要引起警觉。
三、哪些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?你可能在其中根据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》显示,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中,维生素D缺乏率达50%以上,部分地区高达80%。
容易中招的主要是这几类人:
图片
✅ 1. 长期不晒太阳的人
办公室白领;老年人久坐家中不出门;皮肤偏黑者(色素影响紫外线合成维D);✅ 2. 母乳喂养的婴儿
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,新生儿储备不足,尤其在冬季出生的宝宝更容易缺乏。
图片
✅ 3. 肥胖或脂肪肝患者
维生素D是脂溶性物质,容易被脂肪组织“锁住”,导致血液中活性维D下降。
✅ 4. 中老年人
年龄增长后,皮肤合成维D能力下降,肝肾代谢功能也减弱。
图片
✅ 5. 素食主义者
动物性食物是维D3主要来源之一,纯素食者摄入维D的机会更少。
四、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哪些疾病?不仅仅是骨头问题,维D缺乏还可能为多种慢性病埋下“种子”:
1. 骨质疏松症
这是维生素D缺乏的“代表作”。钙虽多,没维D也吸收不了,骨头就像“被掏空了”。
图片
2. 老年痴呆(阿尔茨海默病)
部分研究发现,维D水平越低,认知能力退化越快;维D或能通过抗氧化、抗炎等机制保护大脑神经。
❤️ 3. 高血压、心脏病
维D被认为可通过调节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间接影响血压,同时也与血管内皮功能、心肌健康有关。
图片
4. 免疫相关疾病
如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多发性硬化症等,患者常伴维D缺乏。
⚠️ 5. 2型糖尿病
维D参与胰岛素合成与释放,其缺乏可能影响血糖调控,增加胰岛素抵抗。
五、我缺不缺维D?该怎么检查?最常用的指标是:25-羟基维生素D(25(OH)D):反映体内维生素D储备情况。
检测结果(ng/mL):≥30(正常);20~30(不足);<20(不足);<10(严重缺乏)
你可以到正规医院查一下这个指标,抽血即可,有些体检套餐也会包含。
六、如何正确补充维生素D?补得对、补得准,才能真正让它发挥“骨本”作用。
✅ 1. 晒太阳是天然方式(但很多人“晒错了”)
推荐每天晒15~30分钟阳光;要露出皮肤,如手臂、小腿;最好是上午10点~下午3点之间;避开玻璃窗,因为紫外线会被玻璃挡住。秋冬季或北方日照不足时,仅靠晒太阳可能不够。
图片
✅ 2. 吃什么食物可以补维生素D?
动物肝脏(如猪肝、鱼肝);深海鱼类(如三文鱼、沙丁鱼);蛋黄、奶制品、奶油;强化食品(如强化牛奶、强化麦片)。不过,靠食物补充效率有限,尤其对重度缺乏者。
图片
✅ 3. 补充维生素D制剂
一般分为:
维生素D2:植物来源;维生素D3(胆钙化醇):人体合成型,更常用、更高效。常见剂量有400IU、800IU、1000IU、2000IU,由医生根据你体检结果推荐。
⚠️ 维D是脂溶性维生素,长期大剂量补充易中毒,建议定期检测,不要“瞎补”。
七、结语:别让维生素D成为你的“隐形短板”图片
你可能每天吃得不差,运动也算勤快,可身体依旧有些“虚弱感”,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,容易骨头酸、情绪低、感冒不断——很可能,你忽略了维生素D这个关键营养素。
在现代生活中,“维生素D缺乏”不是少数人的问题,而是常见的“隐形营养病”。
科学补充维D,不仅能稳住骨本、强健免疫,还可能为你的血糖、心脑、情绪和慢病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正向作用。
别等到骨质疏松、反复感冒、慢病缠身才追悔莫及,现在就行动起来,让阳光、营养与健康重回生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象泰配资-股票配资公司排行-线上股票配资有哪些-股票配资正规靠谱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